<bdo id="sg5um"></bdo>
    <bdo id="sg5um"></bdo>
  1. <bdo id="sg5um"></bdo>
    <track id="sg5um"></track>

    <menuitem id="sg5um"><dfn id="sg5um"></dfn></menuitem>

    <track id="sg5um"><span id="sg5um"><address id="sg5um"></address></span></track>

  2. 耳機俱樂部論壇

     找回密碼
     注冊

    QQ登錄

    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    手機號碼,快捷登錄

    查看: 4798|回復: 163
  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    [發燒理念] 【音響同修計劃 EP07】 分享為音箱配放大器的一些經驗和想法

      [復制鏈接]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1#
    發表于 2022-9-6 10:08:23 | 只看該作者 |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    感謝關注耳機俱樂部網站,注冊后有更多權限。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注冊

    x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19 08:43 編輯

    “我買了XXX音箱,請推薦放大器”;這很可能是網上音響討論最?吹降膯栴}之一,然后,我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推介,很多時候,提問者就會基于這些推薦型號,去搜查產品資料和評測報告,最后,在未必能夠親身試聽的情況下,作出購買決定,其實,只要放大器產品本身具有一定水平的質量,無論是那款音箱,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,換句說話,在任何情況下,只要選到一臺好產品,特別是高價位的放大器,都可以達成完滿結局。

    然而,在 Steven 看來,這種篩選方式,能夠為提問者找到理想配搭機率,實際上是非常低,所謂的理想方案,應該是得到最接近提問者「想要得到的聲音」,舉個例子,部份發燒友看重聲場定位,部份發燒友比較著重低頻的質量,又有一些發燒友想要得到較溫暖和飽滿的聲音,盡管大家都想魚與熊掌兼備,無奈地,大家最終都只能夠基于手頭上的金錢預算去作出選擇,意味著當中必需存在一定程度的妥協。


    事實上,極少音箱是專門為個別放大器是做出匹配,同樣地,也極少放大器是專門為個別音箱而作制作,確實是有的,但真的是非常少,大多音箱廠家都會說自家的音箱非常容易驅動和發揮,另一邊廂,大多放大器廠家都說自家放大器能把純大部分市場上的音箱推好,順理成章,我們發燒友尋找放大器,并不是“理性地”找到一個能夠推好音箱的方案,更多的,其實是找一臺,令音箱能夠發出更貼近自己「喜愛聲音」的放大器 ,而因為每個人喜愛的聲音不同,結果,大家所認定的 “好配搭” 也不盡相同,在選擇放大器,在尋求別人意見之前,我們必須先了解到這一點。

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2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0:10:31 | 只看該作者
    那應該怎樣為音箱配放大器呢?相比起急著提出答案,更重要的是了解提問者的需要和想要的元素,畢竟,需要和想要是不一樣的東西,需要是客觀因素,例如提問者本身的聆聽環境(聲學特性),空間大小,現有的器材組合,實際情況,在細小空間上,不一定需要追求大功率的放大器,另一方面,在擁有水準不太高的音源時,就可能需要尋找一臺密度和飽滿度表現力較強的放大器,不應再擴大聲場空間(會出現密度不足的問題),沒錯,一切都講求配搭,而且,需要考慮的因素,遠遠比單純了解音箱和放大器的器材特性復雜,甚至可以理解為一項非常專業的顧問服務。

    好了,那 Steven 會怎樣做?首先,我們必須確認自己是喜歡那對音箱的聲音風格,盡可能的情況下,也不應依靠放大器來改變音箱的獨色,這是事倍功半的玩法,例如音箱的強項是高中頻,我們硬要得到更好的低頻聲音,當然,這不代表說我們不能加強或改善低頻的表現,不過,我們必須要知道,理想的放大器的目標不是為了強化和修改,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并還原音箱的本來面目,怎樣的配搭也無法轉 Bang & Olufsen  為 Bowers & Wilkins 的。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3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0:14:07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6 10:15 編輯

    選定了音箱后,最需要看的不是音箱的單元材質,也不是音箱的阻抗或靈敏度,而是自己的聆聽空間,聆聽空間決定了最大部分的聲音效果,即使是同一樣的音箱和放大器(以至到全套音響組合),放置在兩個不同的空間內播放同一首歌曲,得出來的效果和聽感絕對可以是天淵之別,單憑聽聲音,甚至可以被理解成兩套完全不同的器材。

    在 Steven 的經驗當中,大多數人在選放大器之前,更多是選錯了音箱,例如在非常細小的房間中擺放大型座地音箱,又或者在充滿低頻反射的空間中選擇擺放大單元的音箱,又或者相反的情況,在大面積的聆聽空間中擺放細小書架箱,導致能量感不足或低頻缺陷,在這種情況下,也許,所謂理想的放大器配搭,反而很可能是一些非理想(聲音存在偏向性)的放大器產品,來作出聲音上的互補。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4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0:16:50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9 05:56 編輯

    另一方面,官方配搭一定是品牌認可的配搭,但不一定是我們每一個都喜愛的風格,不難發現,在品牌自家的試音室中,會出現其他品牌的器材,舉個例子,瑞士 Nagra 的官方試音室中就用著美國 Rockport Technologies,據悉他們還擁有 Wilson Audio 和 YG Acoustics 的音箱作為參考。相反,Rockport Technologies 官方試音室使用的器材最多是 dCS 和 CH Precision 的組合,Wilson Audio 的公司房間就看到 dCS,VTL,Dan D’Agostino,Nagra,還有舊世代的經典 Mark Levinson。

    比較特別的例子則有像日本 ESOTERIC 品牌,在日本,ESOTERIC 就是 Avantagarde 和 TANNOY  的代理商,自然的他們試音時也會用到這兩個品牌的音箱,據悉他們還會用到 Bowers & Wilkins  800 系列,日本 Accuphase 則官方配搭 Fyne Audio,也有如 McIntosh Group 和 Sonus Faber 還有 Focal 和 naim 這樣的同集團配搭,或者是 Sound United 這個自家擁有多個品牌的音響公司利用自家器材互相組合。大部份廠家都有著多于一個品牌的建議配搭或參考,而且也會隨時間會出現轉變,例子甚多,無法在此盡遂一分享。

    然而,當品牌推廣到不同國家時,所謂的最佳配搭或組合往往是經由代理商或者是媒體塑造出來,以中國國內為例,TANNOY 最多人是以 Accuphase 來配搭,假如認知到日本 ESOTERIC 跟 TANNOY 的關系,這就變成是十分有趣的一個誤會,再舉個例子,我們不會在國內看到 Rockport Technologies 配 CH Precision,也不會看到 Wilson Audio 配 VTL,因為負責銷售的商家不同,某程度上,也影響著不同地區,所謂那個音箱應該選那款放大器的常規答案。

    隨著我們認知程度的不同,我們能夠選擇放大器配搭的范圍也不一樣,當我們對品箱品牌的了解越多,我們就越是清楚該如何選配放大器,所以,Steven 建議,在選購放大器之前,先花點時間跟自己擁有的音箱好好相處和了解,這樣,才是找到理想放大器的最佳方法。

    在 Steven 看來,假如是十分欣賞某款品牌音箱的聲音風格,以至到品牌的背景,應以官方參考為最優先的考慮方案,當然,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聽音愛好來針對性挑選放大器,我個人建議是,先選品牌,后選型號,一定是以品牌為優先,不要因預算有限而選所謂性價比更好的型號,寧可先選對品牌,依照這種原則,往往會走向更完滿的結局。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2 反對 0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5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0:33:51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6 10:35 編輯

    功率大等于推大力,這是最常見的誤解,然而,在 Steven 看來,這也是情有可原的,誰叫那些貴價品牌都是大功率放大器都有著價格更貴的市場定位,同一個品牌中,越是高級的型號,輸出功率也越大,極多數的情況下,也是音質越好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「大功率擁有更好音質」的市場推銷口訣。

    資深發燒友都會明白,“瓦數” 大小跟音質沒有直接關系,Steven 十分欣賞傳奇放大器設計師 Nelson Pass(PassLabs 和 FirstWatt 創辦人)的一句名言:“第一瓦就是最重要的一瓦”,如果無法保證訊號放大的質量,功率數值也只不過是劣質的加乘。

    事實上,現時市場上的音箱大多都設計成低阻抗和高靈敏度的特質,只需要數十瓦功率就能獲得相當大的音量,不少優質真空管放大器,在 8 ohm 負載時也只能提供小功率輸出,卻受到發燒友熱捧為 “推力大” 的評價,這些經驗有助了加深發燒友對功率的理解,大功率不是放大器音質的指表,功率越大也不代表推力越大,功率的質量比功率的數量重要。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延伸分享:【音響增值站】關于音響放大器“瓦數”的秘密
    http://www.drakker.com/for ... 2&fromuid=65587

    點評

    似乎全球來看,大功率的巨無霸后級國內賣得最好,功率數字看得見,好的音質摸不著,所以往往喜歡花錢買功率而不是花錢買音質 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-9-8 20:59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6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1:03:53 | 只看該作者
    說了那么多概念,那究竟應該如何為音箱配放大器? Steven 建議大家可先看看音箱品牌提供的說明書,往往會給出幾組實用的資料,包括音箱擺放位置的建議,是否需要 Toe-In,建議輸入功率,最大輸入功率,頻率響應,阻抗值和靈敏度,在現今的音箱設計中,大多都被設計成易于驅動的,因此,阻抗和靈敏度往往已變得沒么重要,對比之下,建議輸入功率和頻率響應則是非常實用的參考。

    在這里,Steven 無法給出什么音箱應該配搭什么放大器的答案,不過,Steven 可以分享一個理想的提問方式,以提升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放大器的機率:

    <尋找放大器問題表格>

    1. 音箱型號
    2. 系統配搭(包括音源和線材,還有現在正在使用的放大器)
    3. 想要聽到的聲音風格,還有希望得到改善的聲音元素
    4. 音箱擺放位置和擺放限制
    5. 聆聽空間大小和比例
    6. 聆聽空間結構(例如:左側是空間,右側是墻,又或者其中一側有玻璃,又或者當中一方擺滿雜物,有沒有放置電視或者地墊等等資料)
    7. 最少預算和最大預算

    只要能夠提供以上七項資料,就有助別人更容易了解到你的聆聽空間聲學特性,以及你想要追求的理想聲音,從而向你建議出更適合你的放大器配搭。


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7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6 11:08:14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10 15:56 編輯

    選配放大器,Steven 的經驗之談和一些通用(非針對性)建議:


    - 十萬以內盡量選合并式放大器
    - 同價位上,相比起前后級分體,更建議升級到高一級的合并式放大器
    - 如果音源具備高水平的前級功能,可考慮配搭入門級的雙單聲道后級
    
    音響產品,最大成本往往在于機箱和變壓器上,所以,很大程度上,在十萬以內售價的放大器當中,合并式放大器往往有著更好的性價比,而且,在一體式設計下,訊號傳輸路徑更短,也省卻了一組外接的訊號線,整體效果也會比起同價位上的分體式前后級出色,不過,如果音源具備高水平的前級功能,可考慮配搭入門級的雙聲道后級,這種玩法性價比會是十分高的。



    - 注重功率的質量,而不是功率輸出的數量
    - 先選好品牌和聲音風格,從該品牌中購買預算能夠負擔的最高級型號
    - 入門價位及中價位盡量選 A/B 類,五萬以上開始考慮 純A類
    - 關注訊噪比高于 115 dB 的放大器 (A/B類則最好在 120dB 以上)

    功率質量遠比數量重要,大部份情況下,每聲道 100W 輸出已經適合絕大多數玩家的聆聽空間和發出大聲量,足夠應對絕大部份書架和座地音箱,寧可選高質量的 50W,也不應執著于水準沒么高的 100W,在中價位上,A/B 類往往有著更高的性價比,另外,能夠做好訊噪比的放大器,至少不會是差器材。



    - 放大器的金錢投入比例上,建議不少于音箱售價的一半
    - 對比解碼,新推的放大器不一定代表比舊款型號更出色,不用執著于最新型號
    - 寧選雞頭,不選鳳尾

    有別于解碼,用于放大電路的元件在近五年間沒有大幅進步,隨著生產成本上升,舊款型號性價比往往更好,當然,在購買舊款產品或二手產品時,必須要清楚了解到器材的使用歷史和運作狀態。


    -------


    最后,Steven 希望分享一些兼容性較強的合并式功放,讓大家作為參考,在不同價格段中,在未真正自己需要的情況下,可以選到一臺質量不錯的放大器配搭,注意,大家所認定的 “好配搭” 也不盡相同,這里只能夠分享通用性較強的選項,而非所謂的最佳方案。

    <入門價位>

    - Schiit Audio
    - audiolab
    - TEAC
    - Emotiva Audio
    - KEF 主動式音箱

    <中價位>

    - Pass Labs
    - CYRUS
    - Hegel
    - Copland
    - Luxman
    - PrimaLuna EVO

    <中高價位>

    - Pass Labs
    - Gryphon Audio
    - Accuphase
    - EINSTEIN
    - naim

    <高價位>

    - Vitus Audio SIA-030
    - 沒有其他推薦,各個品牌的前后級產品,選自己最喜歡的


    <HIGH-END>

    - 大家應相信自己的直覺,選自己最喜歡的


    ----


    最后的最后,Steven 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品牌和型號,只反映我的個人喜好,有興趣可以看看:

    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
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3 反對 0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

    主題

    338

    帖子

    2

    積分

    初級會員

    Rank: 2Rank: 2

    積分
    2
    注冊時間
    2020-2-4
    8#
    發表于 2022-9-7 16:19:03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好貼

    點評

    謝謝 kenrayman 兄支持  發表于 2022-9-10 09:38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0

    主題

    61

    帖子

    1

    積分

    初級會員

    Rank: 2Rank: 2

    積分
    1
    注冊時間
    2016-5-13
    9#
    發表于 2022-9-8 18:23:22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有營養的貼子

    點評

    謝謝 ahhfyzh 兄支持  發表于 2022-9-10 09:38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4

    主題

    951

    帖子

    19

    積分

    中級會員

    Rank: 3Rank: 3Rank: 3

    積分
    19
    注冊時間
    2018-10-4
    10#
    發表于 2022-9-8 20:59:43 | 只看該作者
    StevenTam 發表于 2022-9-6 10:33
    功率大等于推大力,這是最常見的誤解,然而,在 Steven 看來,這也是情有可原的,誰叫那些貴價品牌都是大功 ...

    似乎全球來看,大功率的巨無霸后級國內賣得最好,功率數字看得見,好的音質摸不著,所以往往喜歡花錢買功率而不是花錢買音質

    點評

    謝謝 過客2018 兄支持,是的,有很多音響銷售員仍然停留在看功率數字判斷放大器好壞的階段  發表于 2022-9-10 09:40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5

    主題

    228

    帖子

    3

    積分

    初級會員

    Rank: 2Rank: 2

    積分
    3
    注冊時間
    2021-2-19
    11#
    發表于 2022-9-8 21:08:39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有營養的貼子

    點評

    謝謝 line916 兄支持  發表于 2022-9-10 09:38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12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9 09:05:02 | 只看該作者
    為什么純 A 類設計的放大器,售價都比較昂貴?

    不難發現,絕大多數頂級的放大器,都使用了純A類放大設計,簡單來說,原因A類放大能夠相對簡單的電路設計來取得非常線性的放大效果,而且在各個頻段中達到非常低的失真率,與此同時,在A類放大設計中,更容易以大電流的方式輸出,換句話說,持續輸出大功率的狀態下,也更穩定,而且能夠高速反應,因此,在聆聽對比時,即使只有數十瓦功率輸出,很多發燒友都會認定A類放大的推力比較強,就是這個原因,另一方面,由于A類放大的電路可以輕量化電子電路設計,所以訊號傳輸路徑較短,失真也較低。

    這樣說起來,不就是A類比較好嗎?也不盡然,要不然我們在音響產品中就再看不到 A/B類 或者是 D類 的產品了,由于 A類放大的效率非常低,而且發熱量非常大,在設計成大功率輸出(這里說的大功率也許就只是幾十瓦特而已),就需要用到非常龐大的變壓器和電容,再加上各種電子零件,還有應對散熱的大型金屬機箱,制造成本會變得非常之高,假如采用全平衡設計,成本更可能因此而倍增,結果,那些頂級而且擁有大功率輸出的 A 類放大器,都賣得非常的高價。

    A類放大,不單純是指放大訊號的電子線路,也包含了開關和緩沖控制線路,更關鍵是電源的轉換和穩定線路,因此,品質高的A類放大不單單是是指用料和造料,也句括了電子線路設計,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同樣是A類放大的產品,水準差距可以是天淵之別。

    也許大家會想,好壞可以看得出來嗎?看不出來,但也可以看得出來,看不出來的部份是產品有多好,看得出來的部份是產品有多差,假如一部放大器強調是以A類設計,那需要用到的供電元件和散熱配置必定是龐大的,而且都必定會是非常重的,因此,在提供大功率輸出的規格下,重的A類放大器不一定是優秀的,但輕的A類放大器大多數都是劣質的。

    大家未必知道,英國及歐盟已于今年初落實了新的環保政策,當中包含了監管放大器電路的轉換效率,換句話說,在未來數年,純A類放大器在那些歐洲或者英國品牌中,就變得更加難以存活下來,廠家為了產品能夠順利通過國家制定的環保法規,以取得相關的士安全和銷售認證,都必然會在設計上作出調整甚至妥協,日后,在大家購買歐洲放大器時,Steven 覺得有需要將這個因素考慮在內。

    點評

    歐盟的新的環保政策這信息很重要! 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-9-13 09:25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13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9 09:06:47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9 09:21 編輯

    那 A 類放大都比 A/B 類放大好嗎?

    透過分折A類放大的缺點,就會明白到 A/B 類放大的優勢,A/B 能夠達到更高的轉換率,換句說話,在體積細小的機箱,也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功率事出,與此同時,A/B 類對電子零件和供電的要求沒有 A 類電路那么的嚴苛,制造成本更容易掌握和計算,通俗一點的說,就是性價比更高的一款放大器設計。

    A/B 類在聲音上,可以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性,優點方面,最大優勢無疑是大功率輸出,而且在同樣功率的輸出下,訊噪比往往會比純A類放大低,特別是全平衡的設計,在背景更寧靜的狀態下,間接地提升了細節還原度和分析力,缺點方面,由于在全頻段中比較難達到完美的線性放大,也涉及更多的濾波和穩壓線路,所以,無法單靠規格來判定放大器的音質好壞,不過,A/B 類在三頻的平順性和均衡性是較難取得平衡點,一些失真是不可避免的,因此,市場上很多 A/B 類放大的產品,都存在著配搭兼容性差的毛病,特別在中低價位的 A/B 類上,對音箱配搭上會是非常講究。

    由于 純A類 和 A/B 類在聲音風格上各有利弊,有些音響品牌會同時推出兩種放大設計的產品,例如日本 Accuphase 在同價位上,分別有純A類的型號和A/B類型號,另外,也有像丹麥 VITUS AUDIO SIA-030 那樣,在一臺器材中提供純A類和A/B 類運作方式的切換,讓玩家同時擁有兩臺不同特性的放大器,以便配搭不同品牌的音箱,不過,更多品牌是以中性位為 A/B 類設計,旗艦型號以純A類設計,在商業考慮上,這也許是最理想的做法,能夠在不同的價格段上,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好的產品。

    也許你會問,D類又怎樣呢?D類最大優勢是高功率輸出,比A/B類還要強,發熱量極低,同時,低頻的高速反應性,以及更大的動態范圍,所以,大部分D類放大也被應用到主動式超低音上,即使是一些頂級落地音箱,也會在驅動超低音單元用上D類放大,因應不同設計和調聲,D類的變化性更大,音質難以一概而論,設計好的D類放大,可以是十分不錯的,近年最著名的就是出部D類放大模組的荷蘭廠家 Hypex NCore technology,這家的 NCore D類放大模組,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大音響品牌的產品當中,特別是一些中價位產品當中,音質相當不錯,而且性價比高,也有像 Devialet 和 Jeff Rowland 那樣的品牌,會透過修改供電部份來創造非純D類的放大線路,當中也有好音質的代表作品。
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14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9 09:07:12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9 09:58 編輯

    為什么不能看規格和數據來選放大器?

    首先,我們必須要了解到規格和數據的意義,對于大眾發燒友來說,這是非常專業的領域,不容易完全理解到每一項參數的代表性,更不太可能進行分折,掌握到當中的意思,另外方面,我們也必須提出一個疑問,就是廠方提供的測量方法和數值,是否具有絕對的參考性,事實上,有不少歐美音響雜志也會對器材進行嚴格測量,測出的數據往往跟廠方提供的官方數值有所出入,也有像 Audio Science Review 那樣的組織,以專業測量方式來判定音響產品的質量。

    測量數值當中出現差異,當中有三個原因,出于商業考慮,廠家大多都是隱惡揚善,將表現不好的數值盡量地隱藏起來,為數不少,另外,也可能是廠家給出是理論值或者是理想值,換句話說,就是在理想的運作模式和環境下得到的數據,甚至是理論上所得到的數值,而非真實測量得到的參數,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問題,也許大眾發燒友不知道,每個廠家在生產和驗證品質時,也會自行定立一個可接受范圍(或更準確的說明是可忍受范圍),舉例說明,假如十分是滿分,在生產線上進行品質監控時,廠家可以定立七分為合格線,便會通過品質驗證并進行出貨,一個比較極端例子,假如一件產品需要通過十項驗證,一臺是十項全取十分,另一臺則全是七分,當中就出現了多達三十分的質量差距,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購買一個品牌型號,也有些音質更好一點的,有些聲音比較差一點的,當中就包含著這個原因,以 Steven 的經驗看來,這種情況非常普遍,只不過在沒有同場比對的情況下,我們永遠無法得知。

    另一方面,我們更加需要注意到的是,最好的數值不代表是最好聽的聲音,參考錄音室的聲音,我想,沒有很多發燒友會喜歡那種聲音重播風格,不過,假如我們想要得到最高程度的訊號還原,其實就是還來出錄音室制作人所聽到的聲音,而不是現場的聲音,假如我們要得到更貼近現場的聲音,或者是更好聽的聲音,一定程度上,訊號就會出現失真的情況,要得到好聽的聲音,這是逆向還原的工程,假如我們認知夠多,我們就會發現,個別高階型號出現訊號失真的程度比同品牌低階型號更多一點,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,Hi-Fi 音響設計師所追求的,更多是一定高保真的前題下,作出聲音的調配,當中涉及的范圍,不再單純是工程和科學,也包含著審美和藝術。

    試想像,假如看規格和數據就可以選到最好的放大器,那樣的話,根本不用我們去選,品牌很多時就已經可以給出官方答案,而通過測量,也可以找到標準方案,Steven 認為,我們發燒友尋找放大器,并不是“理性地”找到一個能夠推好音箱的方案,更多的,其實是找一臺能夠令放大器,令音箱能夠發出更貼近自己喜愛的聲音 ,而因為每個人喜愛的聲音不同,結果,大家所認定的“好配搭”也不盡相同,我們必須先了解到這一點。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延伸分享:【音響增值站】音響界存在數據造假現象嗎?
    http://www.drakker.com/for ... 6&fromuid=65587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反對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1

    主題

    4762

    帖子

    268

    積分

    榮譽會員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積分
    268
    注冊時間
    2008-7-4

    優秀版主獎

    15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9-10 09:42:54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22-9-10 10:17 編輯

    全文更新完成

   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的經驗之談

    對比選錯放大器,很多時候,我們是一開始就選錯了音箱,音箱不適合在聆聽空間中發揮,往往才是問題的根源

    下一次的音響同修計劃 ,看看有沒有機會分享更多挑選音箱的心得

    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
   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!
    聲音這回事, 要親自嘗過才知道
    既然用耳朵聽音樂,為何又要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?

    真正的音響評論員,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
    微博號:TheHiFiCafeStevenTam
    個人網站:http://www.steventam.org
   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耳機俱樂部微信
    耳機俱樂部微信

    聯系我們|有害信息舉報:010-60152166 郵箱:zx@jd-bbs.com|手機版|Archiver|黑名單|中國耳機愛好者俱樂部 ( 京ICP備09075138號 )

    GMT+8, 2022-9-26 17:39 , Processed in 0.093462 second(s), 22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  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    午夜理理伦电影A片无码| 男人J进入女人P狂躁视频| A片在线观看|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| 美女浴室洗澡裸体爆乳无遮挡| 翁熄乩伦小说32篇| 午夜理理伦电影A片无码| 樱花草视频WWW| 东北粗口国产床|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| 强奷漂亮人妻系列老师| 好大用力深一点帐篷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