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關注耳機俱樂部網站,注冊后有更多權限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注冊
x
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0-11-12 10:48 編輯
2019年華為和法國帝瓦雷合作、推出Sound X無線音箱,是一件音頻圈里的大事,甚至引起了不少音響發燒友的關注。我是當時第一時間把玩、評測的,也參加了上海的產品發布會。我之后也把Sound X音箱和HomePod、BOSE Revolve+做過對比評測。在對比中,華為Sound X表現力最佳,充分展現了家用無線音箱里第一流的頻寬、透明度、低音染,給我印象十分深刻。
就在不久前,更為小巧的華為Sound問世了,我也是第一時間拿到新品進行把玩。新品Sound首先從尺寸上說比Sound X更為迷你便攜了,其三圍是——直徑14.7厘米、高18.7厘米。而Sound X是直徑16.5厘米、高20.3厘米。然而盡管體型小巧,它的重量卻足足有2200克,拿在手里也是個沉甸甸的、份量扎實的產品。這點和法國帝瓦雷著名的Phantom系列無線音箱很像——用料十足的重量感和信任感——發燒友都知道,好的音箱不可能是輕飄飄的,必須是有份量的。
小巧的外形底下,是3個全頻發聲單元+一個4英寸低音單元,分別面向不同方位實現360度的均勻發聲,此外采用了帝瓦雷設計的Push-Push背靠背結構的2個無源低音單元以增強低頻能量,這些單元配合起來達到55赫茲-40000赫茲的頻響范圍。這樣的頻響在無線音箱里——包括藍牙音箱和智能音箱——都是第一流的水平。最大聲壓級達90分貝,在類似尺寸的桌面音箱里也是罕有匹敵的。
金色的低音輻射單元很漂亮
Sound和第一代的Sound X相比,除了Wi-Fi和藍牙無線的傳輸方式外,增加了一個隱藏式的3.5mm模擬音頻接口。這點十分實用,可以用3.5-3.5的對錄線方便地接到帶耳機輸出孔的手機、或其他任何帶模擬音頻輸出的設備。這就擴展了它的使用場景,使得那些不具有無線發射功能的播放設備也可以接Sound聆聽。這個新增功能絕對好評。
底部側面的3.5mm模擬音頻輸入口
實際聆聽時用得最多的當然還是Wi-Fi和藍牙。我個人的體驗是,藍牙更為普及,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、電腦、平板、隨身播放器都有藍牙發射功能,但是在可以的情況下使用Wi-Fi推送,可以獲得比藍牙更棒的音質。比如,很多人收聽的QQ音樂,播放時可以在菜單里選擇QPlay,選擇把音樂推送到Sound,配合付費會員可以享受的SQ、HQ級別音樂,出來的聲音很讓人滿意了。其中SQ其實就是無損音樂了,理論上可達到CD音質,也就是說和傳統發燒友播放CD碟的音質基本是相同的。
現在支持UPnP、DLNA等協議的Wi-Fi推送的音樂服務App還是不少的,比如網易云音樂、酷狗音樂、HiFi音樂Pro等。在使用這些音樂服務時推薦優先使用Wi-Fi推送的形式,獲得的音質我覺得優于AirPlay,也優于普通藍牙,在網絡覆蓋良好的情況下,其干擾也遠少于藍牙。當然,藍牙是一種可以更普遍運用的形式,音質也確實不錯了,Sound還支持高清藍牙編碼LDAC,這一藍牙協議的音質明顯好于普通藍牙,和Wi-Fi推送無損音頻已經基本相當,故假如播放設備支持LDAC,推薦體驗LDAC高清藍牙!
和我聽過的類似尺寸的桌面無線音箱相比,華為Sound的聲音“素質”具有壓倒性的優勢,表現在音染低、頻響寬闊、不失真的動態范圍大。簡單地聆聽一張錄制優秀的鋼琴專輯就足以表現出這種優勢:華為Sound能干凈利落地播放出鋼琴的音色、快速音粒、瞬間的動態和觸鍵感、清晰優美的高頻泛音,而其他大多數桌面無線音箱相形之下聲音都會顯得模糊、含混不清、速度拖沓、大音量失真、泛音悶。即便是價格更貴的一些國際大牌的桌面音箱,也都有這些缺點。有些音箱試圖做“韻味”,播放人聲聽上去還可以,音色溫暖和糊一些對流行歌曲影響不大,低頻松散和偏多一些,不少人也喜歡,但是播放對音質要求更高、聲音準確性要求更高的古典音樂、爵士樂等,就暴露缺陷了。
華為Sound的聲音設計是嚴謹的,追求的是低失真、音染小、動態范圍和頻寬大,低頻不加重、不夸張而要求速度快、下潛好、清晰度好。如果玩家希望得到更豐滿和量多一些的低頻,其實有個簡單辦法——把華為Sound擺放在木桌面上,適度地利用木柜的共振,可以加強一些低頻,聽上去低頻會更“帶感”。如果是像音響發燒友的玩法,把它放在避震板上,抑制振動,反而低音就更少了。所以我不建議把華為Sound放在避震板上,普通的木柜、木桌就合適。
華為Sound對各類音樂的表現力是很平均的,可謂不偏不倚。用它聆聽古典小編制、室內樂、輕音樂、爵士樂、流行歌曲、民樂、電子樂,都完全OK,可以說沒什么明顯的短板。是的,當收聽流行人聲的時候,也許會發覺它不像有些無線音箱那樣似乎在“夸張人聲”,聽下去人聲似乎不夠“突出”。我之前分析過這種現象的原因——是因為其他無線音箱的有效播放頻帶較窄,高低頻兩端的信號根本播不出來,這樣處于中頻的人聲就顯得“突出”了,而華為Sound的頻寬更好、高低頻兩端的信號能清晰地播放,這樣聽感上中間頻段的人聲就不會有“凸出來”的感覺。華為Sound相對更優秀的技術素質使得它重播音樂是以一種“大畫面”的方式,播放出更全面的聲音信號(信息量),而那些信息量較小的音箱,高低頻兩端的信息沒了,中頻的聲音就被強化和凸出了。那種聲音,當然可以說是“中頻好”或者“人聲突出”,但聲音的完整性、平衡感,是天生就有問題了。播放對音質要求不高的流行歌曲可以聽聽,而播放鋼琴、爵士樂、古典音樂、純器樂等,問題就暴露出來甚至難以接受了。
家用數碼級的桌面無線音箱里,有些只支持藍牙的,如索尼的產品,有些只支持Wi-Fi,如蘋果的HomePod,像華為Sound這樣同時支持藍牙(含高清藍牙)、Wi-Fi、3.5mm模擬音頻的,可謂極少,之前只聽過帝瓦雷的Reactor,但是以性價比而論,售價不到一千元的華為Sound比起法國制造的Reactor強多了。如果音響發燒友買兩只華為Sound在華為的App里將它們配對為立體聲系統,花費也不足2000元,這個價錢,是沒法搭配出一套Hi-Fi小音箱系統的。因此我覺得部分音響發燒友也會對它感興趣。在辦公桌、書桌或臥室里搞一對華為Sound,真是十分舒服而方便的聽音小系統了。
|